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枯枝落葉變黃金 興大推出有機質肥料「大勇肥」

【興新聞/媒體公關組】枯枝落葉變黃金 興大推出有機質肥料「大勇肥」

更新時間:2014-05-14 09:04:49 / 張貼時間:2014-05-13 12:59:3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17,329
   

【興新聞】


 

枯枝落葉變黃金 興大推出有機質肥料「大勇肥」

張貼.2014/05/13 上午 11:50:1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興大學5月13日舉辦記者會,由興大徐堯煇副校長(左)與土壤環境科學系楊秋忠教授共同發表由興大枯枝落葉製成的有機質肥料「大勇肥」,產品目前在興大實習商店購買得到。

【圖文/媒體公關組】枯枝落葉變黃金!國立中興大學9年前開始推動有機生態校園,不噴灑除草劑、殺蟲劑和農藥後,吸引許多鳥類棲息,校園生態多樣,為國內第一所有機生態大學。今年更在校內設立了一座枯枝落葉回收利用示範工廠,全面回收校園內的枯枝落葉,運用興大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楊秋忠所研發的快速處理技術,在1至3小時內快速將枯枝落葉製成有機質肥料,產品命名為「大勇肥」,在興大實習商店販售,有效將惱人的校園廢棄物變黃金。

楊秋忠表示,一般處理枯枝落葉大多採用焚燒或傳統堆肥,焚燒不僅造成空氣污染,也讓有機廢棄物中可利用的物質被當垃圾處理掉了,相當可惜。而傳統堆肥法讓微生物自行繁殖分解,需2至3個月才能完成腐熟,不僅費時且相當占空間,常有中小學的老師打電話來向他反映處理堆肥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因此,興起了他在校內建立回收示範工廠的想法,更在科技部萌芽計畫的經費補助下,將快速處理技術產業化,希望興大成功的經驗能推廣到全台各校園。

目前工廠每天約可處理9立方米的枯枝落葉,產製出1.5立方米的有機質肥料。快速處理技術須經過打碎、添加酵素、加溫殺菌三步驟,首先利用機器將落葉枯枝打碎成3-5mm粒徑,增加反應作用的表面積,再送進反應攪拌槽裡添加酵素及加溫殺菌,作業時間約3小時即可完成。加溫殺菌時間約30分鐘,可去除枯枝落葉中可能帶有的病源菌,達到完全滅菌的效果。

製造出的有機質肥料,含有85%的有機質,氮、磷、鉀成份分別為1%、0.7%和0.5%,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劑,添加後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楊秋忠表示,土壤有機質低於2%就是不健康,有機質肥料是用來「顧體質」,施作時,仍需注意均勻施肥,土壤健康植物才能永續。

楊秋忠花費3年的時間研發獨步全球的「快速處理技術」,再花8年的時間將相關技術精進到可產業化大規模生產。談起研發的靈感,楊秋忠說:「一切都是從吃便當開始,要將澱粉變成堆肥是項大難題,因此,他習慣每次吃便當時留一小口飯和一小口菜肉,每天中午做少量的實驗,在飯菜中加入不同種類及比例的酵素,再看看結果如何。」最終花了3年的時間找到合適的酵素。後續接著研究濃縮酵素,並把酵素從液體變成固體,提高運輸的便利性,一路精進,先進技術獲得業界的重視。

                                                                          


「大勇肥」催生者--土壤肥料權威楊秋忠教授投入土壤研究與教育推廣30多年,
所撰寫的《土壤與肥料》更被視為是農業聖經,其所研發的快速處理技術能在3小時內將枯枝落葉製成有機質肥料,技術獨步全球。

◎ 人物介紹:「大勇肥」催生者  土壤肥料權威楊秋忠教授

楊秋忠是南投縣國姓鄉農村家庭長大的小孩,從小在田裡打滾,個性好奇又勇於嘗試,一路從中興大學植物系、中興大學糧食作物研究所,再到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他說,小時候的務農經歷對他有很大的啟發,尤其就讀植物系時,老師課堂上講的理論時常能與他的實務經驗相呼應。在中研院做研究時,深刻體認到植物的根本在土壤,因而轉投入土壤領域,到美國攻讀土壤及農藝博士學位。

30多年來,楊秋忠默默耕耘,全台跑透透推廣土壤保養、肥料使用、保育概念,演講超過600場。他談到30幾年前化學肥料盛起,當時肥料界認為除了豆科根瘤菌外,其餘都不被看好,根本沒有人認為微生物可用來當肥料,因其效果不如化肥明顯,但他勇於挑戰不可能,他說:「人家做不到的,我希望去做。」他拼命實驗證明,在國內外發表文章推廣新觀念,引起政府和業者的重視,也讓微生物肥料從無到有,順利完成微生物肥料之法規管理,並將微生物肥料產業合法化及正規化。

他所撰寫的《土壤與肥料》更被視為是農業聖經,全宇集團總裁彭士豪原為農業門外漢,靠著苦讀此書創立公司,逐步將書本中的理念轉換成商業上的產品,發展至今已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生物有機肥料公司,市場拓展至馬來西亞、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楊秋忠說,他的理念就是要寫一本讓農民看得懂的書,因此內容融合了理論與實務,要讓農民看完了以後可實際應用。目前該書已有中文、韓文、印尼文與馬來西亞版,英文版也將於近期出版。

除了研究傑出外,楊秋忠也十分擅長作畫、寫詩。他用滴管作畫,顛覆傳統將實驗室裡的滴管和紙板拿來當作繪畫的媒材,累計至今已有4千多幅畫作,舉辦過多次個展。最近的創舉就是在40天內寫出100首詩,他說:「像發燒一樣,寫完以後燒就退了。」

此次推出的「大勇肥」,命名過程更是玄奇,楊秋忠的實驗室裡有塊校內退休老師送他的石頭,有天他仔細一看,發現石上浮現的圖紋其實是他的姓名、自號名及原靈名:「楊秋忠、石水山人、教引真人」,而名字旁有個藤蔓狀的圖騰,他直覺那是個字,卻又辨識不出來,因此他每回到大陸都習慣帶著石頭的照片,希望能有人幫他解答,有次遇到一位蒙古人的副教授,才知那圖騰原是蒙古字的「勇」,恰巧楊秋忠小時候的啟蒙老師潘傑克曾用毛筆寫過一封信到美國給他,亦同樣期勉他能「知勇」。因此,「勇」對楊秋忠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此次以「大勇肥」命名,除希望作物施用後能長得高大又勇壯外,另方面也象徵楊秋忠將研發技術具體產業化,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的拼鬥精神。

大勇肥製程影片:

 

 



 

 

 
Back